时间:2022-11-05 20:52:48 | 浏览:3436
三峡水利工程是我国21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一直以来,它上千亿的造价和宏大的规模让人们抱有很高的期待。原本是广大人民的信心和骄傲,然而自建成以来,三峡一直饱受争议。最近几年来的泥沙淤积问题,更是让大家担心三峡会不会变成下一个三门峡,用不了多久就会失去防洪的能力。
其实,不怪大家会有这样的担忧,因为三峡的淤沙问题确实存在。相比于黄河那可见的泥沙淤积,长江的水流似乎非常清澈,但是由于长江的水量很大,导致上游携带的泥沙量其实并不小。根据三峡附近的宜昌站等水文站的监测数据显示:从2003年~2019年,三峡水库底部已累计淤沙18亿吨,平均每年淤积1亿多吨。
这是因为三峡大坝恰好建设在水位落差相对较大的中游地段,湍急的江水携带着上游大量的泥沙,涌入平缓宽阔的水库时,流速减缓,动能下降,泥沙就会在库尾淤积,导致水库容量逐渐减小。长此以往,三峡的蓄水防洪能力将大幅下降。那么,三峡真的会变成下一个三门峡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三门峡水利工程。三门峡大坝的设计修建工作,最早并不是我们国家的工程师主导的,而是在1953年,交给了援华的苏联水利专家柯洛略夫。苏联专家对于三门峡水利工程很有信心,他曾说过:“任何其他坝址都不能代替三门峡为下游获得那样大的效益,都不能像三门峡那样能综合地解决防洪、灌溉、发电等各方面的问题。”
这段话显示了苏联专家对于困扰中国几千的黄河问题的轻视,然而,黄河的治理难度从未改变过。黄河巨大的输沙量让三门峡在一年半时间里,水库泥沙累计淤积近15亿吨,等到了1964年11月的时候,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亿吨。
眼见着水库的蓄水能力越来越差,甚至开始形成悬河,国家才意识到,设计简单的三门峡没有能力根治黄河问题。但是,“悬河”的威胁迫在眉睫,工程人员只好通过简陋的底孔排沙系统进行“蓄清排浑”,缓解三门峡上游陕西的防洪压力。后来的三门峡经过多次改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依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黄河水患和“悬河”问题依然严重。
但是,三峡大坝却不会重蹈覆辙。首先,我们可以简单计算一下,按照一亿吨泥沙淤积0.6亿立方米的空间计算,要淤满170亿立方米的三峡大坝下层水位需要280年时间。即使,我们担心280年以后的泥沙淤积问题,三峡的设计也给出了答案。有了三门峡的前车之鉴,我国在修建水利工程时,更加重视排沙系统的修建工作。
三峡大坝的构造极其科学,在蓄水水位以下,分别设计有23个溢流表孔、泄洪深孔、排沙底孔和电站进口等泄洪孔洞,不同的孔洞有其不同的作用。不过最大的作用当然是“蓄清排浑”。在枯水期时,由于水量小,水流缓慢,泥沙含量少,就可以大量蓄水;而到汛期时,由于水流湍急,江水浑浊,泥沙含量高,就需要适量放水排沙。这样就可以让三峡的淤沙和排沙达到平衡状态,也就不会出现三门峡的问题了。
泥沙淤积确实是关乎三峡大坝实际问题提出的合理关切,但是自2006年三峡建成以来,围绕着三峡的利弊之争却从未停止,甚至传出过无数谣言。
其中最著名的谣言就要数“三峡大坝弯曲”的言论了。我们常说有图有真相,事实上,造谣三峡大坝弯曲的人还真的给出了一张图片,也就是通过谷歌卫星系统拍摄的三峡大坝卫星图,图中可以看见三峡整体上呈现出弯曲的状态,好像随时有倒塌的危险。这个谣言广泛传播,在不明真相的群众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如果我们对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利用自己的卫星拍下的完整图像,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三峡大坝并没有弯曲变形。
这样我们就很清楚了,问题不是出在三峡身上,而是在于卫星系统差异。由于人造卫星是不断绕地球旋转的,而地球本身又存在自转,遥感卫星沿着运行路径拍摄的图像并不完整,需要与全球遥感影像进行拼接,在拼接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所谓的弯曲,这纯粹是谷歌卫星存在技术精度问题。在这一系统下,美国的胡佛大坝,桃园机场的轨道,都可以拍出弯曲效果。
第二个谣言是三峡导致四川地震多发。修建水库确实有可能诱发地震,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只不过这种概率极低。从数据上看,全球已建成的水库有11000多座,而因蓄水诱发的地震仅有91次,其中只有18次地震等级大于5.0级,最高6.3级,并且都集中在水库15公里范围内。有人认为汶川地震就是建设三峡大坝引发的,但是汶川和三峡两地相隔750公里,这样的联系是否太过牵强了呢?
像这样的谣言真是数不胜数,比如三峡在洪水的冲击下每年都会移动,三峡因为质量问题存在裂缝马上就要坍塌了等等。我想,我们普通人都是非常信任我国的“基建狂魔”的,谁会吃饱了没事干,一天到晚盯着三峡大坝出事呢?
王维洛
当然是那些希望三峡出事的人。自打三峡2006年竣工以来,一位旅居德国,名叫王维洛,自称水利专家的著名“学者”,每年夏天都在喊三峡要垮了。要是他的学术精神能和他的造谣精神一样锲而不舍,也不至于和一群台湾“砖家”靠污蔑大陆为生了。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三峡大坝依然固若金汤,在调蓄洪水、电力供应上发挥着巨大作用,曾经的大洪灾再也没有发生过。那些“证据确凿”的谣言也已不攻自破。
正是由于三峡之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国外势力才会不断施加舆论压力,制造国内矛盾,企图阻止我国的高速发展。美国只会告诉你每年拆掉了多少落后的小坝,却不会告诉你每年新修了多少先进的大坝。而事实是,美国的水利设施覆盖率达到了82%,某些欧洲国家达到了90%,中国才仅仅34%,这才是我国旱涝灾害多发的真正原因。
其实,这些谣言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广泛传播,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对三峡大坝的期望过高了。三峡大坝再伟大也只是一项人类工程技术,是无数普通人运用智慧、付出汗水,用混凝土搭建起来的,而不是神仙的法术。再坚固的堡垒也有它脆弱的地方,终有一天,它们会老化损坏,功成身退。为什么我们不能多记住三峡的功绩,少一点质疑和指责呢?
梦若神机(49万)粉丝:下午有望反转,持股不动凸教授归来(53.3万)粉丝:震荡回调不惧,坚定看涨来自股市的猩猩(54.9万)粉丝:权重股明显下跌,可能震仓洗盘股侠钟超(68.8万)粉丝:未收评稀豹(39万)粉丝:下午或收中阳线看反弹以上就是大V们的个人看法,可以说明大盘的高位线始终没有明显突破的进展,似乎还在进行震荡平稳走势,尽管金融券商或者新能源等相继几日的暴涨依然没有上升,主力资金可能在进行压制目的就是困惑散户,等散户们觉得无望大涨了再进行拉高。
大盘分析指数意外的连续走强,昨天领涨的创业板全天再涨17%,收盘成功突破30日线阻力。明天市场要震荡开始争夺3300这个压力位了,接下来就是看成交量以及券商能否继续发力。如果能突破的话,那接下来一段时间还会走出反弹行情,如果不行的话,估计就是回调了,不过也顶多是回踩后再反弹,最终的都是反弹,只是过程要曲折点罢了。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固收”基金(按过去的计算方式,包括混合型一级债、混合型二级债、偏债混合型基金、可转债基金)的合计规模近25万亿元,而在2019年底,这一数字还不足万亿。其中,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就是这类产品最常见的基金类型。
作为资深投资人,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表示,大变局下投资应该考虑的首要因素是风控,而不是回报,投资人需要降低投资回报的预期,把目光聚焦至从0到1的颠覆性原创技术。在我看来,风险投资的周期和宏观经济的周期不是一致的。
想变富,转思路:普通人致富的5大“生财秘诀”,助你告别贫穷当下这个时代,相信绝大部分的人感受就是钱难赚、钱不够用、钱不经花。说白了,作为普通人,要想变富首先必须改变思路。第五条:结交富人要想成为有钱人,就得靠近他们,把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搬到自己身上来。
加了约2%的53度飞天茅台酒的78g装茅台冰淇淋,售价59-66元,是茅台有史以来首次以“茅台”命名的非酒类食品产品。与微不足道的利润相比,茅台真正看中的是这些吃冰淇淋的年轻人。“i茅台”的运营模式,将经销商纳入整个服务流程,然后缩短渠道距离实现成本优化,提升代理渠道端的利润,还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渠道掌控力,与消费者展开更直接的互动交流。
8月3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茅台”)(600519)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7617亿元,同比提升1738%;从废除拆箱令到推出12箱装产品,从“i茅台”APP研发上线到茅台冰淇淋点燃夏日,在丁雄军接任近一年的时间里,稳价、年轻化两手抓。
茅台转变经营模式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让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成为现在人们热议的话题。而在2021年半年报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量”:国内经销商为2096家,新增62家,减少12家,累计增加50。
白酒的特质,越陈越香。酱香酒更是如此。大量茅台酒被储存下来,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市场上的酒越来越多。所以,归根结底,茅台虚高不虚高,在于利润能不能翻番甚至翻两番。你没看到的是,茅台以价格违规等理由,已经砍掉超过三分之一经销商了,省出来的这三分之一的份额。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南宁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一张长图告诉你,南宁这五年的变化↓来源|南宁云、南宁新闻网编辑:邓玲校对:唐艺文责编:覃凤妮值班编审:卢超扫描二维码进入南宁云客户端南宁权威新闻资讯第一时间获取扫描二维码关注南宁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最新最快信息实时掌握南宁新闻网官方抖音号(nnnews)与您一座城、一条心,请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南宁大事小事,小新在抖音等着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