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陕州:擘画新时代壮美画卷

时间:2022-09-29 16:46:35 | 浏览:4309

黄河生态廊道陕州段美景 肖伟 摄陕州区黄河生态廓道保护站 姚书勤 摄骏通车辆公司宏伟场景 员江波 摄宫前乡蓝莓采摘基地 王建栋 摄张茅乡编织技术带动农民致富 王建栋 摄二仙坡苹果采摘季 肖伟 摄窑店花海 王建栋 摄陕州,是古老与现代的融合体

黄河生态廊道陕州段美景 肖伟 摄

陕州区黄河生态廓道保护站 姚书勤 摄

骏通车辆公司宏伟场景 员江波 摄

宫前乡蓝莓采摘基地 王建栋 摄

张茅乡编织技术带动农民致富 王建栋 摄

二仙坡苹果采摘季 肖伟 摄

窑店花海 王建栋 摄

陕州,是古老与现代的融合体,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坐拥巍巍高阳雄风,依偎在万里黄河怀抱。一池热气腾腾的温泉,一座地下古民居建筑,一张朴实温暖的笑脸,吸引来四面八方的游客;宽阔的文化广场,热闹的剧场舞台,喜笑颜开的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幸福模样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幅幅画面,汇成决胜全面小康的“陕州答卷”。

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陕州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强化党建抓引领、长短结合抓产业、依托龙头带农户、安置点前建项目、技能培训找出路、财政资金连万家、依靠政策保兜底”为工作主线,全区上下尽锐出战、合力攻坚。

2020年,陕州区剩余未脱贫的1134户1916人和未退出的店子乡白石崖村,全部实现高质量达标脱贫退出。全区建档立卡户15635户48472人全部完成脱贫,84个贫困村全部高质量达标退出。现在的陕州区,贫困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红色引擎”聚合力

面对脱贫攻坚大考,陕州区委、区政府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上率下、冲锋在前,广大干部和贫困群众并肩作战,鏖战犹酣。全区上下构建起县级层面领干督干、行业部门牵干帮干、乡镇层面主干实干、村级层面包干精干的责任体系,全区广大干部职工用忠诚与担当践行初心使命,深入一线真情帮扶。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每月28日,陕州区各机关单位以多种形式与帮扶村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用情进村入户,解决致富难题,推动机关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扶贫干部队伍,陕州区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先后举办培训班30余次,累计培训党员4000余人次。发挥冬季农产品网上购销活动远教平台优势,引导159名商户对接农户,累计组织学习120余场次,受教育党员群众6000余人次;先后举办全区扶贫干部培训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等,完成培训19期3518人次,极大地提升了扶贫干部精准扶贫能力。

为把更多的优秀资源输送到乡村、基层一线,陕州区还探索实行党员教育讲师聘任制,从“党校教师、区级以上拔尖人才、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模范人物、党务工作者、专家学者、实用技术人才、劳动模范、离退休老干部”等类型党员中,确定党员教育讲师候选人。各讲师围绕政策理论、乡村振兴等方面内容,对基层党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党课。同时,陕州区创新“党员联户”工作机制,为贫困群众增加了党员联系帮扶力量。联户党员发挥自身优势,为联系群众提供务工信息、帮助发展产业、化解矛盾纠纷等,助力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用实际行动温暖着群众的心。

多元产业助增收

山上有产业,地里有“财宝”,家门口有工厂,心里有盼头。陕州区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来抓,按照“长短结合抓产业、依托龙头带农户、安置点前建项目、技能培训找出路”的工作思路,把稳定脱贫的保险系数打得更足、更高。目前,陕州区共有140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农业生产,其中果蔬种植户6061户,蔬菜种植户2639户,药材种植户1250户,食用菌种植户202户,养殖户1931户,粮食种植户7547户,花椒种植户1865户,发展产业,让群众鼓足了干劲。

店子乡白石崖村村民刘秀荣2016年被评定为贫困户,先前因为缺乏技术,他只养了四五头牛。在专家指导养殖下,他信心倍增,扩大了养殖规模,根据《三门峡市陕州区自主产业项目资金补助办法》,他一头大牛奖补4000元,牛犊奖补了2000元,现在他一个人养了20多头牛,成了村里的养牛大户,脱贫致富也有了着落。如今,陕州区像刘秀荣一样自主发展产业项目有24个,申请财政补助资金3047.57万元,累计受益13446户,户均收益4500元。

“我在家门口的丰硕食用菌合作社香菇种植基地务工,每年能收入1.5万元。”西张村镇脱贫户杨晓开心地说。杨晓家住在西张村镇易地扶贫搬迁张三社区,她一边照顾孩子上学,一边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小日子过得很惬意。为了让群众更好地在家门就业,西张村镇因地制宜建起蔬菜大棚,发展苹果、食用菌、中药材、花椒树等特色产业11个,建设了“巧媳妇”工程西张村镇中心工厂,让村民圆了家门口就业梦,挣钱顾家两不误,真正实现产业兴、收入增,产业稳、脱贫稳。

“车间建进村,农民当工人。”500平方米左右的塑编加工厂坐落于宫前乡的池头村东部,已然成为该乡脱贫攻坚的一大引擎。该厂投产以来,吸纳本村及周边人员务工40人,其中贫困户13人,月平均工资1500元左右,调动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积极性。通过发展塑编加工厂,池头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池头村党支部探索了脱贫新路子,带领群众奔向了好日子。

产业带动促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目前,陕州区累计建成培训就业基地24个、产业就业基地206个、产业增收大棚2680个,共带动贫困群众9447人脱贫。陕州区积极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建成产业扶贫加工基地,实施光伏扶贫项目,筑牢了脱贫根基,巩固了脱贫成效。

龙头企业带民富

“真是没想到,我现在成了大家口中的致富能手了。”大营镇寺古洼村民曹忠珍以前由于缺乏技术,多年在贫困线上挣扎。他通过二仙坡公司组织的技术培训,掌握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收入成倍增长,很快脱了贫。现在他牵头成立了合作社,注册了果品商标,种植葡萄、苹果600多亩,带领本村10多户贫困户共同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二仙坡果业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过用工扶贫、技术扶贫、专项扶贫、公益扶贫等形式,安置用工630余户,帮助2100余人脱贫。该公司启动了“复制二仙坡模式振兴果业行动计划”,牵头成立了二仙坡果业合作社,在菜园、张汴、西张村、张湾、大营五个苹果主产乡镇的100个村建起了技术推广站,并组建起15人的技术服务团队,对果农手把手技术指导,提升了管理水平。同时,还开展“非贫带贫1+1”活动,公司高管、党员通过申请扶贫贷款购买新品种肉鹅,集中放养在二仙坡果园,肉鹅长成后统一销售,当年给每个贫困户发放4000元。特别是修建通村公路25公里,改善周边村出行条件,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帮带作用。

陕州区还通过“百企帮百村”活动,鼓励非公力量带贫,积极搭建村企共建平台,二仙坡果业、骏通车辆等83家民营企业,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在产业带动、转移就业、技术培训、金融扶贫等多方面对贫困群众进行帮带,先后帮扶贫困村及非贫困村112个,累计投入资金6441万元,帮扶贫困人口30327人,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鲜活力。

美丽乡村奔小康

农村基础设施提升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陕州区坚持精准施策,全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人居环境整治,从移风易俗到发展绿色产业,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短板弱项,全方位改善农村发展条件,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1月25日,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第七季第八期《窑洞里的家》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一个废弃的窑洞在改造家手中,如魔术般融入现代建筑,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原来老家这么美!”“好想回家!”一条条弹幕唤醒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该期节目正是在陕州区原店镇岔里村录制,岔里村是千年古村落,随着时间的流逝,原先热闹的村落逐渐没落。如今,常住人口仅77户,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当地政府借此机会,着手乡村振兴,让离家归来的游子有机会返乡创业。独特的窑洞建筑,陕州风味的窑洞民俗,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体验打卡,为当地村民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创收途径。

在社区中央、农家场院、田间地头,一位位身着红色马甲,激情演绎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活跃在陕州大地,歌曲、舞蹈、小品、乐器演奏……一场文化盛宴,一顿精神大餐,在欢声笑语中,传递着党的好政策,播撒着新农村文明风尚。近年来,陕州区深入推进文化扶贫,智志双扶活动,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脱贫攻坚政策、乡村文明新风尚等内容融入基层宣讲巡演活动中,共开展活动千余场。同时,深化先进典型评选,累计评选表彰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脱贫致富光荣户等1.1万余户(名),推动形成向上向善、健康卫生的文明之风。

返乡的游子在家乡安居乐业,五湖四海的游客蜂拥而至,整齐的房屋,干净的水泥路,四季常青的绿化带,坐在广场上晒暖聊天的群众……一幅和谐美好的小康画卷正缓缓展开。

如今,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陕州区用一个个“实招”换来一张张笑脸,乡村更美、产业更旺、人民更富的陕州,正昂首阔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肖伟 郭晓)

相关资讯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三门峡: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

三门峡湖滨区高庙乡穴子仓村窑洞民宿。孙猛 摄  春日里,三门峡沿黄生态廊道宛如一条飘带,串联起万千美景,也唤起更多美好希望。  滚滚黄河,蜿蜒流经三门峡市206公里。去年以来,三门峡市提出,以紧临黄河干流沿岸90个行政村为主,连线成片,建设

仰韶文化遗址、地平线下古村落、万里黄河第一坝……带你看多彩三门峡

仰韶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吴晓铃10月17日-20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举行,这座位于黄河之滨的美丽城市吸引了众多关注。位于三门峡渑池县境内的仰韶村,百年前的一次考古发掘,让这

三门峡:以实干担当锻造能力锤炼作风

中共三门峡市委书记 刘南昌“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三门峡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力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中央、省委战略意图,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努力以一域之力为全省“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作出更大贡献。2

三门峡市及灵宝城区全员核酸检测采集约90多万人

4月27日晚,三门峡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疫情防控情况。 4月26日21时45分,三门峡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接到1例无症状感染者报告后,27日3时经三门峡市疾控中心复核阳性,专家组综合判定其为无症状感染者。随后,三门峡市委市政府

三门峡白昼如夜,暴雨倾盆!气象台一连发布三条预警

大河报记者 樊雪婧 三门峡白昼如夜,暴雨倾盆!气象台一连发布三条预警大河报记者 房琳 闾斌 文图8月19日19时许,三门峡市区突遇暴雨袭击。一时间,天空乌云密布,白昼如夜,暴雨倾盆而下。因暴雨来势迅猛,又正值下班高峰期,不少市民被困单位一时

鼓了“钱袋子”美了“后花园”三门峡湖滨区环境治理成果显著

人民网三门峡9月16日电(尚明桢)9月14日上午,“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三门峡分会场正式启动。活动期间,分会场媒体采访团走进湖滨区高庙乡,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实地探访。黄河流经湖滨区域33.1公里,沿线面积87.4

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 三门峡湖滨区“钱袋子”鼓了“后花园”有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通讯员 张雨晴9月14日上午,“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三门峡分会场启动仪式举行。启动仪式前,“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三门峡小分队走进湖滨区高庙乡,探访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的建设情况。近年来

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召开区委常委议军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传达学习三门峡市委常委议军会议精神,提高全区武装工作质效,8月12日下午,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周建文主持召开2022年度湖滨区委常委议军会议,区领导乔继明、唐伟、李万泉、李志彬等出席会议。

三门峡市湖滨区:述职评议亮“家底”打通最后“一公里”

河南经济报 记者 丁光展 见习记者 王盾 通讯员 蔡晓琳 彭乐欣“我将认真贯彻落实区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党的建设统领各项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日常工作有机融合,着力在项目上下功夫,在守脱贫成果上要质量,在推动乡村振兴求实

三门峡市留学人员联络站授牌仪式暨侨界座谈会在陕州区举行

12月21日上午,三门峡市留学人员联络站授牌仪式在陕州区举行,三门峡市侨联主席闫正伟,区委常委、统战部长蒋立庆出席仪式。授牌仪式上,留学人员代表首先进行发言。闫正伟指出,三门峡市留学人员联络站是深化侨联基层工作的重要举措,广大留学人员要充分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巴菲特股神故事网稻城亚丁游玩攻略山海关旅游攻略武当山旅游攻略华为电脑评测网今日晋城阿斯顿马丁跑车网每日问候语马姓起名字大全女宝宝取名字婚礼策划网田螺养殖岳阳新闻头条网美女图片网古玩收藏网
三门峡新闻头条网-三门峡市有以灵宝寺河山为主的优质苹果、灵宝大枣、渑池仰韶杏、牛心柿饼、三门峡烟叶等特产,三门峡市境内有被誉为“文化圣地”的仰韶文化遗址、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中流砥柱石、荆山黄帝铸鼎原、“千古雄关、道家之源”函谷关、我国三大遗址博物馆之一的虢国博物馆、成片地下民居天井窑院建筑群、空相寺、黄河古栈道、石壕吏遗址、宝轮寺塔、秦赵会盟台、鸿庆寺石窟、安国寺、甘棠苑等名胜古迹。
三门峡新闻头条网 retudi.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