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9 23:13:05 | 浏览:2136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通讯员 李岩东 李鸿珍
12月12日,冬日的豫晋峡谷云海缭绕,黄河蜿蜒。
坐落在黄河之滨的湖滨区是三门峡市的主城区,从建设三门峡大坝的艰辛到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湖滨区跨越近70年的接力赛跑,挥别昨日的贫困和陈寂,迎来耀眼的活力与新生。
近年来,湖滨区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积极作为,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成就,探索形成了一条主城区带动周边乡村脱贫致富,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坚持党建引领,铸就脱贫攻坚“主心骨”
五年来,在湖滨区的村村落落,处处可见党员干部爬山头、下田间、入农户、钻大棚的身影,他们解难题、化纠纷、助脱贫。
交口乡富村是个省级贫困村,富村不富的现状激发了村党总支书记邓建刚的干劲。
“六七年前,我开始带领村民种植扁桃。那时候,大伙儿都在观望,我就把土地流转过来自己种。经过多年的摸索学习,这两年扁桃喜获丰收。”12月12日,邓建刚说。
“链”上建支部,带动一村富。邓建刚成立了富刚扁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建立起党支部。2016年,富刚扁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20户贫困户入股分红,15名贫困户人员在合作社长期务工,每户年增收7000元以上,2017年底全部脱贫。
目前,在邓建刚的带动下,全村种植扁桃700亩,交口乡种植扁桃2000亩,并在湖滨区推广种植4000余亩。富村已成功举办四届扁桃采摘节,收入达到700万元以上。如今的富村,名副其实,村集体经济和乡村面貌均有了很大的改观。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穷村”致富的例子在湖滨区比比皆是。湖滨区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思路,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17个农民合作组织建立了产业党支部,使党员带领群众致富效应在产业链上得到延伸,实现了农村基层党建和乡村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
“湖滨区开展‘支部联支部、携手奔小康’活动,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1+3’模式,推动贫困村党支部与一个区直机关党支部、一个社会组织党支部和一个非公企业党支部结成共建单位,并实现了区委常委包乡(街道)、县级干部包村、帮扶单位联村、帮扶责任小组驻村、机关干部结户全覆盖。”湖滨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力促进就业,稳定群众增收“主渠道”
“现在政策真好,不光帮俺送到打工的地方,现在务工还给奖钱。”12月12日,湖滨区会兴街道贫困户李恩智谈起贫困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奖补政策,干劲十足。
城区就业机会多,贫困户地处近郊,湖滨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打造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持续推进贫困人口进城务工就业。该区先后出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奖补等一系列奖励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务工和自主发展产业进行相应的奖励,激发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的积极性,特别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及时提高就业奖补标准,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就业奖补389.68万元,惠及贫困劳动力5050人次。该区先后为12个省级贫困村和多个有贫困人口村的贫困劳动力开设“菜单式”技能培训班96期,培训3600余人次,发放生活费补贴176万元。累计举办大型人才、人力资源招聘会26场,发布用工信息5.1万余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余人次,转移就业率达100%。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积极与福建、浙江等省份的人社部门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接,组织“人社专车”开展“点对点”输送服务,增设农村和城市社区益贫岗,让404名贫困群众走上工作岗位有了收入保障。
强化产业支撑,精准扶贫“拔穷根”
每到周末,三门峡市区居民喜欢到近郊休闲旅游,去黄河大坝赏万亩梯田,到会兴街道东坡村乘坐小火车,去近郊农场体验采摘乐趣。近些年,供市民选择游玩的目的地也越来越多。
“去年,湖滨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中主动谋划、担当作为,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打造了万亩生态梯田、大禹文化公园、干部培训学院、矿山森林公园等功能区。”湖滨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项目实施,一方面有助于恢复生态,另一方面油葵、油菜、丹参等景观农作物和中药材,带动民宿、农家餐饮等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高庙山区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
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脱贫致富,成为湖滨区的显著优势和不二选择。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湖滨区沿黄乡村游接待市民和游客3万余人次,为往年同期的3倍。近年,湖滨区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主抓手,深化文旅融合、产业融合,让“旅游+文化+项目+扶贫”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引擎。
会兴街道的东坡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和受益者。巧借“东坡”村名“代言”,打造东坡园、“东坡号”观光小火车、东坡驿站等系列旅游项目,昔日的省级贫困村脱变为如今的“网红村”,成为集住宿、餐饮、培训、研学、采摘等于一体度假综合体。通过涉旅企业流转、租赁贫困户土地、入股分红、吸纳贫困户长期或季节性务工等方式,打好脱贫攻坚和文旅体验组合拳,走出一条以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引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新路子。
说起发展“都市农业”,磁钟乡贾庄村的“脱贫明星”打开了话匣子:“谁能想过在咱这‘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村种出水果蔬菜,还能发家致富?”通过学习大棚种植技术和政策扶持,2018年他承包12个大棚,成立鑫润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西瓜、草莓、樱桃、菠菜等,一年收入20多万,带动村里6名村民到大棚里务工、增加收入,作为脱贫典型,2019年郑忠强获得“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好山好水好日子,绿水青山有回响。高庙花椒、交口扁桃、磁钟鲜桃、会兴葡萄等形成“一乡一业”产业格局。现如今,湖滨区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收益,“生态都市农业+乡村游”,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变成了现实。
凝聚各方力量,消费扶贫“拓空间”
湖滨区作为三门峡市主城区,具有市民收入高、消费能力强、市场规模大的优势,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消费扶贫活动。五年来,湖滨区坚持将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定为集中消费扶贫日,按照“一月一主题”、“一月一专场”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全区举办消费扶贫近百次,累计实现销售额300余万元,各级帮扶干部参与率达100%,带动贫困户726户,每户均增收900余元。
全国扶贫日当天,一辆满载乘客的免费直通车从市中心驶入湖滨区爱心消费扶贫大集市现场,乘车前来购物的居民直呼方便、暖心。当日,湖滨区集中展示销售5个乡(涉农街道)以及21家农特产品企业的60余种农特产品,当天售卖24万余元。
线下销售热闹,线上同样火爆。1月8日,在西瓜视频“直播天鹅城”网络平台上,交口乡晁家庄村支书郑新庄和主持人正在推销“晁家庄苹果”,网友们纷纷在线咨询。当天,围观人数达到15万人,4个小时交易300多单。近年,湖滨区深化拓展网络销售平台,依托抖音、快手和西瓜视频等网络平台,集中开展线上宣传、展示、推介与销售湖滨区特色农产品。各村“第一书记”积极通过直播等形式,宣传推介特色产品,让农产品“走出去”,提升湖滨区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
浩荡黄河,中流砥柱,自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时至今日,依然引领湖滨区蓬勃发展。
编辑:洛分
我是1993年底入市的,基本上算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股民。在此之后,自己的人生基本上就走在股市的K线图上。所以,还是建议投资者能够找到一份固定的工作,在此基础上,用业余的时候再研究研究股票,偶尔炒炒股票,别把股票投资的事情看来太重。
相比于奢华的豪装,这样的装修不用花太多钱,但完工的效果毫不逊色,3个空间受到很多邻居的赞美,很有生活气息,我建议你们学一学。装了100套房才知道,原来最耐看的还是这种温馨干净的木质住宅。客厅空间比较简单,没有多少物品,只有简单的电视、沙发和。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受通货膨胀、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英国人的生活成本升高,越来越多人负担不起照料宠物的各项费用,被弃养的宠物数量持续上升。据路透社14日报道,伦敦巴特西地区一家动物慈善机构目前收容了206只狗和164只猫,其中包括一。
当代年轻人都得了“猫病”?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8户家庭就拥有一只宠物猫,而养宠人中,Z世代占比接近23%。与此同时,宠物友好商场、宠物友好酒店正在兴起,不少年轻家庭已将宠物视为家庭成员之一。养宠人Z世代占两成平均每8户家庭就拥有一只猫《20
利用离婚冷静期,对夫妻之间的婚姻危机,通过调解和好的方式结案,改变了过去通行的对初次离婚诉讼案件,被告坚决不同意离婚,在无法定离婚情形时,径行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简单做法。湖滨区法院在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中,积极尝试推行离婚冷静期的做法,具体分为案件审理中和结案后两个阶段,审理中一般为7至15天,结案后一般为三个月,可根据案件实际情况适当延长一次。
来源:环球网【环球网报道】“‘生活在平行宇宙中’:澳大利亚总理在联合国吹嘘澳大利亚人对自由的热爱,而国内的警察镇压仍在继续”,“今日俄罗斯”(RT)25日以此为题发布报道称,最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段视频,将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在联合国大会上
当地时间6日,世界排名第七的特鲁姆普在谢菲尔德举行的世界斯诺克锦标赛决赛中,以18:9战胜四届冠军希金斯,首次捧起世界冠军的奖杯。一直以来,斯诺克选手特鲁姆普都备受争议。赛场上,特鲁姆普拥有华丽丽的进攻武器,出杆准确度令观众也叹为观止;
在我们小时候,这种脆皮蛋糕风靡过很长一段时间。虽然说这款蛋糕的含糖量较高,但是,有时候,就是想念这么一种儿时的味道!Byyen要开心用料低筋面粉
许多人都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的重要,但其实良好习惯带来的好处,是有依据的。例如,每天花一分钟时间,用双手掬一捧水,清洗鼻腔,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鼻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近日,上海依托各级社区少工委,深入挖掘各类适宜亲子间展开的实践类活动,打造上海红领巾的“15分钟幸福圈”,开启“共享育儿”模式。“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周末该怎么过。是听好爸爸读一本书,还是走出室外听一堂“自然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