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六个县市区的历史和名称的由来

时间:2022-09-29 22:22:18 | 浏览:396

作者:姚书勤三门峡的名字来自于一个远古的传说,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为了疏导黄河洪水,用神斧在现在三门峡大坝的地方,劈开了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从此滔滔黄河水向东流去,黎民百姓得以免受水灾之苦,三门峡因此而得名。西周时期,三门峡市区曾是焦

作者:姚书勤

三门峡的名字来自于一个远古的传说,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为了疏导黄河洪水,用神斧在现在三门峡大坝的地方,劈开了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从此滔滔黄河水向东流去,黎民百姓得以免受水灾之苦,三门峡因此而得名。

西周时期,三门峡市区曾是焦国、虢国的都城。明、清、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初期,三门峡市区的前身-会兴镇为陕县辖区。所以,现在说起三门峡的历史:三门峡古称陕州......
三门峡市是伴随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夏、商属豫州,西周分封有焦、虢,春秋先属虢,后属晋,战国属秦三川郡,西汉属河南郡、弘农郡,三国属魏,北魏置陕州,宋、元、明、清袭置。民国时期,先后属豫西道、河洛道、河南第三行政区、第十一行政区。1949年3月属陕州专区,1952年4月属洛阳专区。1957年3月设三门峡市(地级),1961年10月降为县级市。1986年1月三门峡市复升为地级市。

三门峡市现辖2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湖滨区、陕州区、灵宝市、义马市、渑池县、卢氏县。其中陕州区、灵宝市、渑池县、卢氏县都有很古老的历史。

一、湖滨区


湖滨区是在原县级三门峡市的基础上成立的。

1956年4月,从陕县划出会兴镇区建立三门峡工区。9月,三门峡工区更名为洛阳专员公署三门峡办事处。

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三门峡市升级为地级市。5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三门峡市境域的基础上,成立湖滨区,归三门峡市管辖。湖滨区因地处黄河三门峡水库(人工湖)之滨而得名。


二、陕州区


陕州区地图

在今陕州区境内,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生息繁衍。新石器时期(距今6000年前)就出现了较大的部族群落,主要分布在今陕州区西张村、菜园、窑头、人马寨、张汴、西王等地。

公元前21世纪至16世纪,今陕州地是夏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公元前16世纪至11世纪,陕地属商朝。

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分封焦国、虢国于陕境,陕地先后属焦、虢。尔后,陕地成为西周初期两大统治区域的分界线。“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陕源以东,后来设立州将称为陕州)。

公元前775年,“虢人灭焦”,陕地归虢。公元前655年,虢国为晋国所灭,陕地属晋。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陕地分归魏国。

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置陕县。此后,秦国与魏国在陕地多次征战,陕地时而属秦,时而归魏。公元前225年,魏国被秦国灭亡,今陕州地域从此归秦,隶属三川郡。

西汉时,陕县归弘农郡。 [4]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陕州,之后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陕县均属陕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陕州改升为直隶州。

民国二年(1913年)废陕州置陕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河南省第三行政区管辖。民国廿一年(1932年),属河南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管辖。其间陕县均为行政公署驻地。

1949年5月,陕县解放,归属河南省陕州专员公署管辖,为陕州专署驻地。

1952年4月,陕州专区撤销,并入洛阳专区,陕县归洛阳专区管辖。

1959年底,黄河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动工兴建,陕县并入三门峡市。

1961年10月与三门峡市分开办公。1962年3月恢复陕县建置,县委、县政府设于三门峡市,隶属洛阳专区。

1986年4月,撤销洛阳地区,三门峡市升格为省辖市,陕县归三门峡市管辖。

2016年1月6日,陕县撤县设区、成为三门峡市陕州区挂牌。

三、灵宝市

灵宝夏时属豫州,商为桃林,周名桃林塞,置函谷关。春秋初属虢,关西属秦。晋灭虢,关东属晋。秦置桃林县。三国时属魏,仍名恒农郡、恒农县,领县仍旧。晋复名弘农,属司洲,领弘农、陕、宜阳、渑池、华阴六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弘农郡入弘农县,属虢州(治新在卢氏)。贞观八年(634年),虢州由卢氏移治弘农,更名虢郡,废鼎州。
天宝元年(742年)更名虢州,领弘农、阌乡、湖城、朱阳、玉城、卢氏六县。同年因于函谷关尹喜故宅掘得“灵符”,改桃林为灵宝县,属陕州。元代至元三年(1266年)省灵宝入陕县,至元八年(1271年)夏置灵宝属陕州。至元十年(1273年)灵宝地域有灵、阌二县,属河南路陕州。
明灵宝、阌乡属河南府,继改属陕州。阌乡县治移至唐湖城旧址。清灵宝阌乡属陕州。中华民国初年属河南省豫西道。民国22年(1933年)属河南省第十一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灵宝、阌乡初属陕州专区。1952年4月,陕州专区撤销后,属洛阳专区。1954年6月,灵宝、阌乡合县,仍名灵宝县,治所灵宝旧城。1959年移治虢略镇。1986年撤销洛阳专区,三门峡市升格为地级市,灵宝属三门峡管辖。1993年5月,国务院决定撤销灵宝县,设立灵宝市。

四、义马市

义马市名来自义马村名。义马村原名艺麻村,村东地种麻甚多,称东麻地,艺麻村因麻而得名。传说洪水淹到老槐树时,有三匹白马迎洪水而上,化作三条白龙,逼河水退回,保住了村庄。以后又传说为“义马救村”,人们在树下建白龙庙祭祀槐神,村名也由这时起逐渐演变为义马。艺麻村名渐被取代。

义马市隋以前属新安县辖区,县城治所在中心市区西南部下石河村一带。

新安始置县于秦,历汉、晋、南北朝、隋各代。

北魏孝文帝孝昌三年(527年)置西新安。

隋大业元年(605年),以西新安划入渑池县所辖,渑池县治所遂移驻新安故城。大业十二年(616年)渑池县移治大坞城,后新安故城为新安驿。

明清时期,属渑池县。

民国初年沿袭清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义马市分属于渑池县第三区(区政府设笃忠)和第四区(区政府设仁村)。

1951年,渑池县增设千秋为第七区,辖义马市全部地区。

1981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在义马矿区设立义马市,由洛阳行署代管。

1986年,洛阳行署撤销,义马市归三门峡市代管。

五、渑池县


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黾池,上古属豫州,西周时为雒都(今洛阳)边邑,春秋时属虢、属郑。战国时韩灭郑,渑池属韩。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赵会盟于西河外黾池,今县城西有古秦赵会盟台遗址。

秦时置黾池县,属三川郡。西汉黾池亦名彭池,属弘农郡。三国魏始改县名为渑池,属恒农郡。晋代属弘农郡。北魏置渑池郡,辖俱利、北渑池和西新安3县。置恒农郡,辖崤县,领有今县西部一部分。后置宜阳郡,以西新安县归属之,也领有今县东部。东魏置金门郡(后改宜阳郡),辖南渑池县,领有今县南一部分。西魏恒农郡下,复置渑池县。北周时,渑池县先后属同轨郡、河南郡,改南渑池县为昌洛县(后改洛水县),沿革为今宜阳县。

隋初渑池县属熊州,大业二年(606年)改属河南郡。义宁元年(617年),又改属宜阳郡。唐初在渑池境内置谷州,辖渑池等3县。贞观三年(629年)更县名为“天池”,移治双桥镇(即今县治)。显庆二年(657年)废谷州,天池改属洛州(后为河南府)。

五代时复渑池之名,属京西河南府。宋属京西北路河南府。金初属河南府(后改中京金昌府),兴定元年(1217年),渑池改置韶州,辖永宁、宜阳、沔池、利津4县,其中后2县均在今县境内。元代废韶州,复为渑池县,属河南府,后改属陕州。

明、清属河南府。明代县名亦称“沔池”。

民国时期渑池先后隶属河洛道、豫西第三行署、河南省第11行政公署。1945年2月,成立渑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豫西二专区。1947年8月,成立渑池县人民民主政府,属太岳区第五专区。1948年3月,渑池获得彻底解放,改属豫西一专区,又改属七专区、三专区。1949年3月,属河南省陕州行政公署。1952年归洛阳行政专员公署。1986年4月归三门峡市管辖。

六、卢氏县

卢氏县如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距今已有2104年的历史。有关县名来历的不少史料均与卢熬有关。“卢熬在秦为博士”。县名“卢氏”系因秦博士卢熬避秦乱于此,在此炼丹修道(县城东4公里处伏虎山上有卢熬洞遗址),扑灭瘟疫,救治一方百姓,死后人们以为他得道成仙,汉建县城时以其姓氏为县名,以资纪念,一直沿用至今。另有因山而名一说。《开山图》载:“卢氏山宜五谷,可避水灾,亦通谓之石城山”。
我们祖先在卢氏这块土地上生活劳动的历史,有据可查的可以追溯到十万年以前。在横涧乡锄钩峪发现古人牙齿和头盖骨化石,系更新新世晚期智人化石,证明卢氏为智人发祥地之一,早在十万年以前就有原始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县内出土的石刀、石犁、石斧等文物,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而仰韶、裴里岗、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许多陶器和陶片,则进一步说明卢氏文化至少起源于五千年以前,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卢氏在为商夏莘川地,西周属北虢。公元前665年晋灭北虢后归晋。前403年韩、赵、魏分晋后卢氏归韩。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始置卢氏县。三国属魏,西晋归上洛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归属更换频繁。南北朝北魏时,卢氏归恒农郡(郡治在今三门峡),隋属弘农郡(郡治在今灵宝县城北)。隋恭帝义宁元年(617年)置虢郡于卢氏,辖卢氏、弘农、桃林三县,属虢州(州治在今灵宝县城)。唐贞观八年(634年)徙郡治于弘农,五代、宋、金因之。元属南阳府嵩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归陕州,属河南府(今洛阳)。清属陕州。民国17年(1928年)直属河南省。民国20年(1931年)属陕州十一区专员公署。1946年9月,属中共豫陕鄂边区党委四地委。1947年8月属第一专署。10月,三川、栾川、陶湾、庙子四镇划归新设的栾川县。1948年5月属陕南军区第一军分区,1949年10月,原属灵宝县的官道口街北半部(以干河渠为界)和百间房、秋凉河、南岭3个村归卢氏县。1952年4月8日陕、洛二行署合并,归洛阳专员公署。1986年4月,三门峡市升级为省辖市,卢氏属之至今,

相关资讯

加快把市区龙头昂起来——黄州区奋力闯新路抢新机提升市区首位度

加快把市区龙头昂起来黄州区奋力闯新路抢新机提升市区首位度近期,黄州区各级各地围绕“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闯新路抢新机提升市区首位度”深入思考,积极谋划,奋发作为。正视问题知不足,补齐短板昂龙头“谁英雄谁好汉,发展赛场比比看。”“近年来,

最新!洛阳城市区小学、初中划片范围公布

洛阳市教育局权威发布洛阳市最新小学、初中划片范围赶紧跟小编一起了解详情涧西区(含高新)西工区洛龙区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瀍河区老城区重要消息转发扩散让更多的家长看到

点出精气神!沙市区胜利街道民兵整组点验

来源:【荆州日报】“服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忠实履行国防义务……永不背叛祖国。”5月9日,2022年沙市区胜利街道民兵点验暨出入大会在石闸门社区健身广场上举行,到场的全体民兵进行庄严的民兵宣誓。 点验大会上,参加点验的全体民兵

地方造车样本观察:三门峡“外引内培”产业链,重点项目怎么就“一地鸡毛”了?

每经记者:王琳 任钢 每经编辑:陈俊杰新能源汽车行业浪潮汹涌,也成为各个地方政府招商和投资的重点方向,一些项目成功突围,一些项目功败垂成,一些则进退两难。“地方造车”百态中,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在产业转型路上不断探索的河南省三门峡市是其中一

三门峡:以实干担当锻造能力锤炼作风

中共三门峡市委书记 刘南昌“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三门峡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力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中央、省委战略意图,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努力以一域之力为全省“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作出更大贡献。2

河南日报头版头题报道 三门峡:绿色发展 新机焕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小萍 王雪红初冬时节,三门峡市境内的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层林尽染,不远处的黄河岸边,迁徙而来越冬的白天鹅正在翩跹起舞。在小秦岭山脚下,国投金城冶炼有限责任公司的大门外,运送精矿石的大货车排起了长龙。“公司日处理2000

三门峡白昼如夜,暴雨倾盆!气象台一连发布三条预警

大河报记者 樊雪婧 三门峡白昼如夜,暴雨倾盆!气象台一连发布三条预警大河报记者 房琳 闾斌 文图8月19日19时许,三门峡市区突遇暴雨袭击。一时间,天空乌云密布,白昼如夜,暴雨倾盆而下。因暴雨来势迅猛,又正值下班高峰期,不少市民被困单位一时

三门峡 全面“紧严快”守好“西大门”

大河网讯(河南日报记者 王小萍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雪红)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山西省运城市陆续通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例,散发频发趋势明显。三门峡市第一时间做到指挥体系紧起来、防控措施严起来、信息发布快起来,从实从细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坚

鼓了“钱袋子”美了“后花园”三门峡湖滨区环境治理成果显著

人民网三门峡9月16日电(尚明桢)9月14日上午,“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三门峡分会场正式启动。活动期间,分会场媒体采访团走进湖滨区高庙乡,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实地探访。黄河流经湖滨区域33.1公里,沿线面积87.4

三门峡市陕州区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

(陕州融媒体记者)2月8日,三门峡市陕州区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大会,并在圆满完成大会各项议程后,在陕州区人民会堂闭幕。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冯勇、何飞、吴自力、付新红、焦雪丽、王保谦、李邦宏、贺清平在主席台前排就坐。李军、潘新乐、杨玉秋、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男装奢侈品牌网牛蛙养殖网抖音直播电商资讯网龙潭古镇旅游网海南椰子种植网湖南旅游网维多利亚旅游网吴姓名人取名网报喜鸟A股高空跳伞运动网曲靖新闻头条网迈凯伦跑车海底捞折扣网交换人生电影网清江画廊资讯网
三门峡新闻头条网-三门峡市有以灵宝寺河山为主的优质苹果、灵宝大枣、渑池仰韶杏、牛心柿饼、三门峡烟叶等特产,三门峡市境内有被誉为“文化圣地”的仰韶文化遗址、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中流砥柱石、荆山黄帝铸鼎原、“千古雄关、道家之源”函谷关、我国三大遗址博物馆之一的虢国博物馆、成片地下民居天井窑院建筑群、空相寺、黄河古栈道、石壕吏遗址、宝轮寺塔、秦赵会盟台、鸿庆寺石窟、安国寺、甘棠苑等名胜古迹。
三门峡新闻头条网 retudi.cn ©2022-2028版权所有